作者:微网 出处:微网 点击次数:1667 发布时间:2014/4/16 21:49:31
上周末刚刚结束的央视3·15晚会用小品的方式还原了三种诈骗方式:第一为普通电话诈骗;第二为骗子在获取个人信息后施行的电话诈骗;第三则是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的诈骗。现场小品演示表明,人们如今对前两种骗术都有了很强的防备心理,骗术难以施展。但基于社交网络的微信朋友圈诈骗,迷惑性更强。
晚会引用的微信诈骗案例是之前真实发生过的:诈骗者在微信朋友圈发起领养流浪狗的活动,取得信任后,再利用同情心要求对方付费。
微信最近一直在打击日益猖獗的微信朋友圈营销,为此,还刚刚封杀了一批公共账号的大号。也对很多超过一万好友的账号进行封杀和管制。但即使如此,还是不能根本解决朋友圈营销的问题。我想这是和微信的双向社交本质所决定的。
微信是一个封闭的双向沟通的社交平台,有几个功能,通讯是基本功能。这个像美国的Whatsapp,解决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同步沟通问题。朋友圈有点像Instagram+Facebook,是一个异步的社交网络,而公共账号类似微博和Twitter。微信的基础是通讯,因为通讯无可替代,所以朋友圈和公众号也就顺带火了起来。
但是这个架构有一个问题,在最开始的时候微信是基于通讯录和QQ增加用户(手机通讯录是绝对的熟人),而逐渐演变成陌生人第一次认识开始先交换微信,再考虑交换手机。加上各类群很容易把陌生人拉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微信已经远离了熟人圈,也就为各类营销和骗子带来了成长的土壤。虽然微信也提供朋友圈屏蔽功能,但操作起来还是略微有些麻烦。
微信把whatsapp,instagram,facebook,twitter四种模式融入一体有一个缺点,就是忽视了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社交属性。比如:
微信上你有一个朋友或者同事,作为要讨论工作或者哪里吃饭,微信的即时沟通属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个熟人有可能同时在朋友圈卖包来赚钱。基于朋友的信任,可能就上当买了一个假包;或者如同3·15晚会演的那样,上当为领取流浪狗捐钱;除了少数人是知假卖假外,也有很多情况是被误导了。比如朋友有可能是处于好心在朋友圈转发流浪狗的信息,但因为是朋友发的,你也就不假思索相信了。
这样的尴尬是微信的双向封闭的特性决定的,换而言之,一个需要不断聊天和沟通的对象并不一定代表我们要关注他的生活或者他发的内容。或者一个经常创造出优秀内容的人并不必然是需要加为双向好友的。举个例子,因为工作,你需要添加一个身处在外地甚至异国的同事为微信好友方便沟通,但他工作外的生活实际是跟你无关的。他分享的餐厅你这辈子也不会去,甚至你这辈子也不需要跟这个同事见面。
这是为什么在美国,whatsapp至今很干净,用户把whatsapp和其他用的instagram,facebook,twitter都分的很开。Whatapp就是即时的沟通;Facebook因为陌生好友太多,造成信息过杂开始被用户抛弃;Twitter用来获得最新最In的信息;Instagram分享生活点滴;年轻人会用即阅即焚的Snapchat;而商务人士则用LinkedIn。美国人对于信息选择非常挑剔,这也是微信国际化的难题。
因为大一统的架构,微信在信息上的缺点在于自净能力不够强。在微博上,一个被证伪或者过时的消息很快就不会有人再转发。这是因为微博的结构根本是围绕着“信息”本身,但是微信的根本结构是围绕着“人和人的关系”。
微博一条过时的消息可能在微信朋友圈,各类群会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微信的信息太多,每个人都在微信中有着复杂的各种双向和多向关系,随便搬一搬都会造成信息的冗余。在微博上,因为公开,发布信息的人会对自己的言论更小心,另外有虚假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中用户的转发语和评论获得其他用户对这个信息质量和真伪的判断。在微信中,因为是封闭环境,用户看不到这条信息的所有评论,这就给骗子带来可乘之机。正是由于自身体系的封闭,使得微信在 私密 社交的同时也伴随着假货、诈骗等案例,且无从被追查、追责,沦为有害信息垃圾场。
微信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在于适度的收缩,做减法,当然也可以把一些功能拆分,比如微店等。过多的信息加上我们的父母都进驻了朋友圈,会让微信变成下一个逃离对象吗?
文章编辑:微网网络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
扫描下面二维码,获取更多业内资讯